20180211 雲岡石窟
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別為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及麥積山石窟。莫高窟跟龍門石窟渡老爺一家已經去過了,想起第一次到莫高窟時看到龐大數量石窟群的規模著實被震憾到,真的是令人相當的讚嘆! 很慶幸古代曾有過開鑿石窟的熱潮,無論是出於宗教的信仰,還是王公貴族的權力及錢力的展示,才能夠造就這些歷史珍寶,而流傳到現世,藉由石窟的造像及壁畫讓後人們能感受到當時宗教信仰的繁榮,欣賞到古代工匠的手藝及了解當時國力的強盛。
今日將參觀「雲岡石窟」,相傳是從北魏時代開始開鑿的,其中主要為第16~20窟是由皇家開鑿的,這五窟是由僧人 昙曜 建議修鑿的,所以又有 昙曜 5窟之稱。而傳說這5窟是以北魏時期的五位帝王的形象下去開鑿的,所以這五窟的的規模也是比較大的。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取自於雲岡石窟官網介紹〔連結官網〕
買票進入景區,景區入口這建物還滿新穎的,進入其中讓人有感受到身處宗教聖地的感覺!
神情慈祥氣度飽滿,氣勢恢弘的佛像。
出了建物往景區裡走,要先走過這石柱走廊,一眼望去讓人感覺到氣勢十足!
每隻石柱下都有著大象石刻扛著,這些石柱跟大象石刻應該是景區近代才立上去的吧! 不過些許過個幾百年後,這石柱跟石象也都會變成了歷史文物了呢!
這顆樹種在這一圈石壁畫的正中間,再經歷個數十年或數百年,樹要是能長的更大就能罩起整個石壁圈,走在其下都能享受其枝葉遮避陽光樹陰下的涼爽。只是不知這樹的樹種是否能長的那麼高大。
這座氣勢莊嚴的寺廟是靈岩寺
環寺一周有個湖,因為天冷,所以也都結冰了,渡老爺記得這個白天氣溫好像有回昇到-8 ~ -9度C之間。但也是相當的冷。
寺內有一座塔
塔前有這讓人禮佛的長墊,趴在這木製長墊上絕對比直接趴在地磚上溫暖一點,石板一定冰凍到不行。
這些木頭看起來都還滿結實的,但深色系的木材配色讓人覺得這寺廟非常的古色古香。
塔的四周都有供人禮佛的長墊
靈岩寺最後一殿是大雄寶殿! 感覺直接拍佛像神像是件很不禮貌的事,所以渡老爺就都沒有拍神像喔!
走出寺廟回頭望,湖面也都是結成了冰,成就了冰環靈岩環寺。
整座廟蓋的相當有規模,氣度肅靜莊嚴。
人佛知見,進入這個門後,就要穿越到北魏時期所鑿的石窟了!
這石碑是 昙 媚造像碑,這應該是景區製作出來供人觀賞的。 《比丘尼昙媚造像题记》是云岗石窟出土的北魏时期一块完整的造像题记碑文。其石为云冈细砂岩,略呈方形,高30厘米,宽28厘米。楷书10行,行12字,共110字。愿文除首尾稍有缺泐外,大部完好。书法极佳。纵观其以圆笔为主,宽博雄浑的书风,应与魏碑名品《郑文公碑》相类。 取自百度,網頁連結
跨越千年的石窟終於見面,這應該是第1窟,原石壁及造像上應是有塗色的,只不過殘存下紅色的顏料較多。很多造像都有著某種程度的風化,已見不到清楚的五官及紋路,但依然可見到明顯的形體!
第1、2窟是云冈石窟最东端的洞窟,为一组双窟,开凿于公元471—494年。两窟外壁东西两侧各残存一座单层方形佛塔。洞窟上开明窗,下开窟门,平面为方形,平顶,中心塔柱直达窟顶,四壁开龛造像,可供僧人绕塔参禅礼拜,为典型的塔庙窟。据考证,第1、2窟辽代以前窟前曾建护国寺,为云冈十寺之一,明清号曰“石鼓寒泉”,属云中八景之一。[取於官網介紹]
古道車轍,古時候的馬車走出來的痕跡。
位于云冈石窟东部窟群,即第3窟向东45米处,在岩石地面上遗存有一条交通参道,称之为“古道车辙”,现存车渠中心矩1.3米,车渠(石头壕)深0.16米,此车道在金代以前正是铁轱辘车的轨迹,是古驿道参合径的遗迹。[取自我愛歷史網]
古道车辙”,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古迹。从汉代以来,这条路就是大同通往内蒙的一条古道,上面是山,下面临河,只有这么一条狭窄的路,这条路是北魏定都于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最东端的一条道。
略有風化的石刻
莊敬和慈祥的佛像,相傳眼珠為琉璃或夜明珠所做成,但歷經金朝時期的盜墓賊及清朝時期列強豪奪而去,實在相當可惜。這三尊佛像的面貌清晰可見保存的十分完好,但不知是否有修補維護過!
這石窟是在室內,所以相對風化的影響力小一點,佛像的外觀輪廓也保存的比較好一點。
十幾米高的大佛,抬頭仰望,甚是壯觀!無論在那個時代,想要雕刻出這麼大的佛像真的要有很大的財力及技術才有辦法。
有大石窟也有比較小一點的石窟,雲岡石窟群依這面山壁而建,總長度足有1公里多長,可想而知從北魏時期開始對於開鑿石窟這事盛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應該是第5窟大佛洞及第6窟釋迦佛洞,洞窟外的木製閣樓是清順治八年時邁造,主要功能是能遮風擋雨,也用來保持洞內溫濕度的穩定。減少風化作用,讓石窟能較長久保存。
雖然閣樓是用來保護洞窟的,但梁柱上的雕花刻龍仍是無一缺少。
這站立的大佛身上有刻有袈裟的紋路,甚是優美!
石窟內的佛像高大到難以完全入鏡,尤其這是一尊立佛,所以更高了! 穿在立佛身上的袈裟栩栩如生,讓人覺得好像有這麼一件衣服披在立佛身上,不仔細的思量還真不知道這是石刻刻出來的!
這裡還有提供了禮佛的軟墊~
這是第20窟的白佛爺洞,常被稱為露天大佛! 雲岡石窟的簡介封面經常使用這大佛的圖相,可謂是雲岡石窟招牌,所以在此大佛留影拍照是網紅的必打卡之點!
牆上都有造像雕刻,想必這是耗時耗力的大工程!
這雲岡鼎放在露天大佛前讓信徒燒香的,製於2007年,若能保存幾百年,之後也會變成古物的!
逛完第20窟後就沒再逛了,整個景區還滿大的,妹妹已經不想走懶在地上了!
景區內的房社,廟宇都建造的古色古香,走在期間真的有回到古代的那種氛圍,而這座廟宇屋脊的神獸有3隻,最前面也有個騎著座騎的仙人。
冬天景區裡還是有一絲絲的蕭瑟,也是淡季的關系,景區內人不多,走走逛逛很是悠閒。
石破天驚,走來一看是一面牆上有提字,誰提的沒注意,後來查也查不太到,多是解釋在這雲岡石窟,橫空出世5萬多尊石雕造像,猶如石破天驚,每窟的雕像從十多米到2公分,這些石雕歷經千年,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著實令人感到震憾及感動。
石破天驚牆後的道路直對著第六窟前的木閣,有著康莊大道通石窟的感覺。
雲岡石窟石牌,從這邊看過去幾個著名大窟靜靜的在其身後,雖歷經數個朝代,歷史的塵埃仍淹蓋不住這石窟的光華。
景區真的滿大的,我們慢慢走回出口,仍需走走停停,走不動休息一下,渡老爺就拿起手機亂拍。在這扇門後右轉往山上走可以走到龍王廟,但天氣實在冷,每個人已經沒有精力再往上爬了! 只能慢慢的往門口移動。
靈岩寺環寺的冰湖凍到上面都有些裂痕,相信冰結的也是相當的厚實。
靠近建築物旁的冰有雪花狀,不知是如何形成的,但這白雪花反而成了一種圍繞橋樑的點綴!
這是入口處的帝后禮佛圖的石壁,應為近代所建。
刻畫著帝后及皇族像出門禮佛的榮景
看著石壁可想而知當時的皇族出來禮佛,整個隊伍聲勢之浩大, 場面之壯觀。
這石壁的刻痕相當的深,想必也是想要讓這石壁能流傳百年千年吧!
雲岡石窟第16~20窟主要是僧人曇曜勇敢建言才得已開始建造,所以這五窟是最早開鑿的,其它各窟都是後來再陸續開鑿的。
“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看完了雲岡石窟真的感受到中國古文化的美,那些經過歲月洗禮仍舊保留下的石窟及造像真的彌足珍貴,希望這些珍寶能永遠的留傳下去,讓後世人們感受到古文化的壯麗,並且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逛完了大同最美的歷史寶窟雲門石窟之後,渡老爺一家的旅行也接進了尾聲。我們回到了大同,歸還了租車,搭上火車前往省會太原,太原待一夜後隔天從太原搭飛機回到上海。太原沒什麼逛到,所以也無從介紹。
從1月31日到2月12日與林導一家的旅行分別一前一後的結束。旅行之中有家人相陪是很幸福的,而能再有好友相伴一同渡過美好的時光真的是幸福到爆漿! 旅行中的感動能有人一起分享真的是旅行最大的快樂! 若不能跟渡老爺一起旅行,至少也能看看渡老爺走過的世界,與渡老爺一起心靈神遊,俗話說沒圖沒真相,所以渡老爺盡力的將所有能看的圖片都PO上來了,希望能讓看到渡老爺遊記的朋友有一些畫面感,讓讀著能有更好的想像空間。讓我們期待下一次的旅行及渡老爺的分享吧! 願您閱後愉快!
渡老爺敬上!
留言列表